这场高端对话,为未来全球产业链该如何构建给出“虹桥智慧”

2020-06-23 10:08:49

    新冠疫情的蔓延全球,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。资本市场、大宗商品市场受到严重冲击,各行业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,部分产业面临着产业链、供应链循环受阻甚至“断链”的严峻考验,也加剧了“全球化”与“去全球化”的争论。

    6月10日下午,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高端对话专题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(上海)举行,共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政府、产业、企业的应对之策,为稳定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和加快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贡献“虹桥智慧”。

    新冠肺炎疫情是经济全球化以来,影响世界经济格局走向的一次重大外部冲击,也是对全球产业链的一次大考。

    面对席卷全球的疫情挑战,中国产业链并没有“掉链子”,个中奥秘在哪?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亚琼说,疫情初期也曾感到忧虑,但正如大家所见,中国快速复工复产,保证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

    “特殊时期,必须以非常规手段与时间赛跑。”他介绍,疫情发生后,工信部专门牵头成立跨部门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专班,协调解决跨部门、跨地区问题,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对接平台,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国际物流运输、人员出入境等困难,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断点、堵点。

    疫情期间,工信部还第一时间向7个省派驻30多名联络员,抓重大项目、抓龙头企业,带动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实现“一条龙”复工复产,“通过聚焦重点产业链,实时跟踪调度130余家龙头企业,带动上下游60余万家中小企业恢复生产。”

    而针对中小企业这一特殊市场主体,国家又迅速出台了精准帮扶政策,通过3次降准、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,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.85万亿元,对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。

    保险对企业的快速复工复产同样重要。“保险是把不确定的风险进行确定性管理的最好工具,保险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,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”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,疫情期间特别开发相关农险产品,从蔬菜的生产环节、到城市的运输环节、到市民的销售环节,提供完整保险保障,确保城市居民“菜篮子”工程;同时,通过开发包含新冠肺炎责任的复工复产险,消除企业复工后顾之忧,让广大中小企业快速投入到畅通产业链循环的链条。

    何亚琼在论坛上提供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,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已连续三月在50以上,经济持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;四月份的工业同比增速回升至3.9%,五月份数据预计会更好。

    疫情发生,产业链、供应链循环受阻甚至“断链”后,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很快恢复元气?答案是坚定地走全球化的道路。在昨天的活动上,企业界人士则用亲身经历,诠释了全球化在破题产业链、供应链循环受阻甚至“断链”时的积极作用。

    “疫情再一次告诉我们,全球化是不可逆的。”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,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乔健说,疫情发生之初,在联想国内工厂全部停工停产的时候,企业能把影响降低到最小的,靠的是全球布局。“疫情最开始时,我们在深圳、合肥、武汉的工厂全部停产了,但此时全球市场需求还很旺盛。由于联想在巴西、印度、墨西哥、美国、日本还有生产厂,所以通过这些工厂的生产和组装,满足了全球的需求。”

    而后,联想国内工厂迅速在政府的帮助下复工复产。“如今,大家都在家办公、在家上学,电脑和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前所未有旺盛。所以联想中国现在是加班加点,每天日创新高地来进行生产,不仅满足中国,还要满足全球的需求。”

    欧莱雅中国在疫情期间,也有类似的经历。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说,疫情刚发生时,保护1.2万名员工的生命健康是重中之重,为此,欧莱雅集团通过全球其它地区的分公司,积极调运各种防疫物资供应中国员工。而当疫情全球蔓延的时候,欧莱雅中国的工厂已经复工复产,除了满足内需,也有不小比例出口海外市场,有力保障了目的地市场的供给。

    费博瑞还认为,全球化不光是大企业的事情,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,也是机遇。比如疫情以来,欧莱雅中国在“科技+美妆”领域积极探索,不少最新发布的美妆科技成果,就是他们与国内中小微企业合作的结果,“这些成果可以通过欧莱雅集团的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平台,由中国向全球各国输出,从而让中国的广大中小微企业也能分食到全球化的蛋糕。”

    疫情是暂时的,未来全球产业链该如何构建,全球化又会呈现哪些新的特点?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。论坛上,与会学界人士开出的“药方”也值得参考。

    “未来,全球各行业产业链的链条将会缩短,并形成区域性的供应链。”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认为,全球化的这种发展新趋势,其实在疫情前就已显露端倪。“现在来看,疫情加快了这种趋势。”

    麦肯锡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,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中国经济对世界的相对依存度正在降低:国内供应链日趋成熟、本地化程度加深,在此基础上,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,同时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在加强。

    “恰恰相反,这反而推动了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地区性的供应链投资和建设。”成政珉表示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最新预测,2020年,全球90%的国家或地区将经历GDP的负增长,但中国的GDP增速仍有望为正。“这说明中国仍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引擎。”

    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王新奎表示赞同。他认为,未来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将在欧洲、北美、东亚、东南亚等区域聚焦。“但这不是形成一个封闭式的供应链,而是要把满足中国需求作为构建全球供应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

    他特别提醒,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供应链发展新格局时,要特别推动化工、汽车、计算机、电子、机械和设备、大型运输设备等领域供应链的全球化。“因为这些产业的供应链几乎不可能脱离全球化。所以在未来,进博会可以在这些领域加重砝码,成为企业打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平台。”